用不了多久,你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广告的次数将会从1次变为2次,而且这些广告大多会以小程序的方式展现给你。
根据媒体报道,微信在广告业务方面将会很快发布两个重要变化:
1、朋友圈广告第 2 条全量开放。
2、小程序朋友圈广告全量上线。
在广告及商业化这件事上,微信正在提速,力争获得与其社交体量相匹配的收入。
新变化:
小程序相关广告全面开放
在昨晚微信广告团队发布的新功能介绍中,微信正在从投放效率优化、广告能力提升及流量场景拓展等三个角度升级自己的广告能力。
比较关键的几个新重点包括:
1、 小程序广告部分推广目标全量,小程序广告是在小程序内新开拓的资源位,可为广告主在小程序场景内提供广告曝光,具体广告位置由小程序流量主决定。
微信官方提到,目前小程序内广告主要分品牌和电商推广两类,形式仍以图片为主,在用户点击图片后可以跳转到相应的小程序落地页或外链,在售卖方面则对齐公众号底部广告位的售价与竞价购买方式,CPC模式交易。
小程序内广告的开放,在为广告主提供新流量红利的同时,也为开发者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变现之路。当下,小程序开发者数量突破300万,总小程序数量突破58万,日活跃账户超过1.7亿个,这部分红利的开放,将会让整个小程序生态实现自给自足,而不再是一个“APP的替代品”。
在给出了一个小程序流量的变现方案后,微信做的第二步就是将小程序与平台上的其他流量入口全面打通。
2、公众号文中广告、朋友圈广告、公众号底部广告三大广告产品均支持小程序落地页。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在此次新功能出台后,微信系中,最重要三个广告位均可以直接导向广告主的小程序,其中,公众号文中广告和底部广告均支持电商推广与品牌活动推广;朋友圈广告支持品牌活动推广和本地推广。
这也就意味着,广告主可以借助三大广告位直接推广自己的小程序,并且可以直接将小程序作为流量转化的入口,将消费者快速导向转化渠道。特别是电商推广来说,小程序作为落地也要比过去的网页模式更加体验顺畅,转化程度更好。曾经,淘宝一直想将微信流量导入电商购物,但数次夭折遭到微信封杀,现在,微信自己则借助小程序把这个功能做了起来。
不过目前在朋友圈广告中,以小程序为落地页的形式目前只开放了服饰类、日化类、网络服务类、个人用品类等 16 个开放类目。对于电商平台,微信表示正在内测、即将开放。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商家,暂时不能投放小程序朋友圈落地页广告。
同时微信也提示广告主,小程序作为落地页承接,需要有更强的针对性,例如如果转化目标是获取客户线索,则小程序内可以加上表单进行线索收集,而品牌客户则更重于品牌及产品的展示,搭建小程序时可以通过优质的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示。
自此,小程序的另一个面目完全显现,成为微信流量转化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微信广告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转化和落地,由于本身移动端的限制,在之前的微信广告中用户点击广告跳转后的体验相对PC广告来说差很多,移动网页的体验远远落后于App,而在小程序出现后,迅速追平了二者之间的差距,并且可以进行更多的互动和深度转化。
增长压力初现:
微信广告加快商业化步伐
在腾讯刚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里,网络广告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49%,为人民币123.61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腾讯整体的收入占比中,广告业务第一次被“其他收入”超越,排到收入构成占比的第三位。
具体来看,腾讯的广告收入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媒体广告,主要以腾讯视频及相关流媒体广告服务为主,在2017年,由于新闻部分的信息流广告进行改进,并划归到效果广告部分,导致媒体广告收入增速放缓,仅为22%,总额41.21亿元。
广告收入的大头则来自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主要为效果广告),增长速度达到68%,为82.90亿元,这一部分广告主要以微信广告(朋友圈及微信公众账号广告)和广告联盟的收入为主。
从增长速度来看,腾讯广告收入增速上一次突破100%还是2015年的事情,之后,增速逐年平缓,并维持在60%-70%之间,而广告收入的总占比也一直未超过20%。腾讯似乎在有意控制广告收入的增速,对比与腾讯同为社交巨头的Facebook来说,后者的广告收入要占到总体的90%以上。
即便从国内互联网广告行业来看腾讯的广告营收也并不高。根据年报,百度2017年在线营销服务的收入为人民币731.46亿人民币,而腾讯2017年的总广告收入为404.39亿元,其中社交广告(效果类广告)收入256.1亿元,对比百度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根据2017年财报透露的信息,腾讯正在或主动或被动调整这一战略,加快微信的商业化速度就是其中重要一环。财报提到,为满足广告主需求,腾讯已经在若干一线城市增加了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投放量,即在朋友圈中,每天可以看到2条广告,并降低了微信公众账号广告的流量门槛。
微信商业化及腾讯的广告变现的油门已经踩了下去,增加广告曝光总量只是第一步,微信在小程序上布局的第二步,意义更为深远。
小程序与微信广告生态
在小程序接入到微信广告生态之后,整个流量从曝光到转化的全套链路已经准备完毕,广告主可以在微信中完全实现从流量的获取、转化、归因、调优到再次投放的全部过程。
在场景上,微信中已有的广告入口均已经和小程序打通,可以预见,之后的新场景基本也都能以小程序作为载体,例如将场景拓展到线下。
据腾讯介绍,万达广场通过微信小程序,与各连锁店的公众号实现用户数据互通。到今年3月上旬,万达广场小程序用户突破1000万。通过小程序发放的优惠券,核销率超过50%。有商家通过万达广场小程序发布的促销信息,直接带来45%的客流提升。
小程序让腾讯可以“赋能”的领域快速扩展,在未来,即便腾讯没有直接涉足,也能够依赖小程序,通过“以流量换领域”的方式(例如与京东、唯品会等电商的合作),不断扩大腾讯疆域的版图。营销上,小程序在线上线下为广告主导流的同时,也沉淀了海量用户数据资产,将成为品牌和微信的无形竞争力。
从商业上看,微信广告生态的要素已经基本构成,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让不同行业的广告主了解微信的数据优势和小程序带来的转化能力提升。
但就用户体验而言,商业化的加速是否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恐怕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